哲学

费尔巴哈关于人与宗教本质的人类学唯物主义

费尔巴哈关于人与宗教本质的人类学唯物主义
费尔巴哈关于人与宗教本质的人类学唯物主义
Anonim

路德维希·菲尔巴赫(Ludwig Feuerbach)出生于律师家庭。 在海德堡大学神学系学习期间,他受到黑格尔的影响,并进入柏林大学哲学系进修。 但是他的命运使他在黑格尔的哲学和“文明的”生活中经历了许多失望。 直到他去世,他一直住在一个村庄。 他在那里写的主要著作有《黑格尔哲学批判》,《基督教的本质》,《未来哲学的基本原理》,这些新著作奠定了新哲学的基础,这种新哲学被认为是人类学唯物主义。

这种哲学的组成部分之一是对唯心主义的批判。 费尔巴哈称德国古典哲学为理想主义,因为它试图使外界摆脱思维。 这导致了教条的统治,即从哲学角度上的宗教信仰转向了一种“精致的宗教”。 简而言之,如果有神论在普通的宗教信仰中占主导地位-对个人神的信仰,那么对德国哲学的信仰-是非智力的精神,可以被智力所认识。 费尔巴哈的人类唯物主义抛弃了黑格尔的辩证法,因为它是一种失去了真理的讨论。 新的哲学必须克服黑格尔的哲学与自然科学的结合,以便理解人的真实而不是虚构的可能性。 此外,应该提出人的本质问题,因为存在和思维的统一只有在人中才有意义,因为人是精神和身体实质的统一,而其本质是在经验和肉欲上。

费尔巴哈系统中的人类学哲学正在成为一门普世科学。 他所有的教导都充满了人类学。 费尔巴哈的自然与物质相同。 它是永恒的,多样的,无限的,可移动的,由时空定义。 这是唯一的现实-外面没有任何东西。 人照样完成了自然-人与人之间没有任何东西。 哲学家说:“对自然和人的沉思包含了哲学的所有奥秘。” 人类情感的多样性反映了自然的多样性。 正是由于淫荡,才有可能进行认知。

感觉不会欺骗我们,也不是肤浅的-它们足以识别任何现象。 感觉是普遍的-他们有思想,思想有感觉。 费尔巴哈的人类唯物主义提出了思想是基于性感的思想,并补充了这一思想:“通过感觉我们读了自然书,但我们通过思考来理解。” 因此,思考仅是寻找事物的隐藏意义所必需的。 但是,从哲学家的角度来看,这种思维没有实际的应用,而且应该没有-实践对哲学和情感都是敌视的,是肮脏的和有商业性的。

不同于现代无神论哲学家,费尔巴哈的人类唯物主义并不认为宗教是毫无意义的欺骗,它源于原始人的恐惧和困难以及人类对理想的渴望。 费尔巴哈总结说:“上帝就是人类想要成为的。” 因此,宗教的本质在人心中。 宗教的发展与历史发展的步骤相对应。 当一个人完全依赖自然时,宗教就是自然;当一个人创造理想并将其置于自己之外时,崇拜一个抽象的人-宗教就变成了精神。 这可以通过诸如三位一体的宗教概念来证明,三位一体实际上是家庭的象征。

费尔巴哈的人类唯物主义从爱情中推断出基督教和宗教情感的本质。 宗教的问题是理想的无法实现-这意味着,如果理想得以实现,宗教将消失(因为一个人没有迷信的器官,因此哲学家具有讽刺意味)。 一个人受自己的激情驱动,主要是自私,因此,一个人的自由是他可以做自己想做的事情的条件。 道德的驱动力是理性的利己主义,它在爱中得到了最充分的体现,因为它最能体现“我”与“你”之间的关系。 因此,根据思想家的观点,精神宗教必须由对自然和有爱心的人的崇拜来代替。 恩格斯在总结费尔巴哈的人类学时曾指出,他“希望将所有人,不论性别和年龄,都抱在彼此的怀抱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