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流

德国牧师马丁·尼梅勒(Martin Nimeller)和他的诗《当他们来时》

目录:

德国牧师马丁·尼梅勒(Martin Nimeller)和他的诗《当他们来时》
德国牧师马丁·尼梅勒(Martin Nimeller)和他的诗《当他们来时》
Anonim

弗里德里希·古斯塔夫·埃米尔·马丁·尼梅勒(Friedrich Gustav Emil Martin Nimeller)于1892年1月14日出生于德国城市利普施塔特(Lipstadt)。 他是一位著名的德国牧师,持有基督教的宗教观点。 此外,他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积极倡导反法西斯思想,并在冷战时期主张和平。

宗教活动的开始

马丁·尼梅勒(Martin Nimeller)受过海军军官的教育,在一战期间指挥潜艇。 战后,他在鲁尔区指挥一个营。 马丁在1919年至1923年之间开始研究神学。

Image

在他的宗教活动开始时,他支持民族主义者的反犹太和反共产主义政策。 但是,早在1933年,马丁·尼梅勒(Martin Nimeller)牧师就反对民族主义者的思想,这是由于希特勒上台并实行极权主义的同质化政策,根据这一政策,有必要将所有有犹太血统的新教徒排除在外。 由于强加了“雅利安人的这一段”,马丁与他的朋友迪特里希·邦霍弗(Dietrich Bonhoeffer)共同发起了一场宗教运动,强烈反对德国教堂的国有化。

逮捕和集中营

由于反对纳粹控制德国的宗教机构,马丁·尼梅勒于1937年7月1日被捕。 1938年3月2日,法庭裁定他犯有反国家行为,并判处其监禁7个月和罚款2000德国马克。

Image

由于马丁被拘留了8个月,超过了他的定罪期限,他在审判后立即被释放。 但是,牧师离开法庭后,立即又被海因里希·希姆莱(Heinrich Himmler)所属的盖世太保组织再次逮捕。 这次新的逮捕很可能与鲁道夫·赫斯(Rudolf Hess)发现对马丁的惩罚过于支持有关。 结果,马丁·尼梅勒(Martin Nimeller)从1938年到1945年被关押在萨克森豪森和达豪集中营中。

Leo Stein的文章

马丁·尼梅勒在监狱中的同伴里奥·斯坦因(Leo Stein)从萨克森豪森(Sachsenhausen)营地获释并移民到美国,于1942年撰写了一篇有关他的室友的文章。 在文章中,作者概述了马丁在他为什么最初支持纳粹党的问题之后的引述。 马丁·尼梅勒(Martin Nimeler)对这个问题说了什么? 他回答说,他自己经常问他自己,每次这样做,他都会后悔自己的行为。

Image

他还谈到了希特勒的背叛。 事实是,马丁在1932年与希特勒一起举行了听众,牧师在那里担任新教教会的正式代表。 希特勒向他发誓要捍卫教会的权利,而不是颁布反教会法律。 此外,人民领袖许诺不允许在德国对犹太人进行大屠杀,而只是对这一人民的权利施加限制,例如,夺取德国政府的席位等。

文章还说,马丁·尼梅勒(Martin Nimeller)对社会民主党和共产党政党所支持的无神论的战前观点的普及不满意。 这就是为什么尼勒对希特勒给他的承诺寄予厚望。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活动和优点

马丁·尼梅勒(Martin Nimeller)在1945年获释后,加入了和平运动的行列,其成员一直保留到他的时代结束。 1961年,他被任命为世界教会理事会主席。 在越南战争期间,马丁在倡导停止战争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马丁为德国新教领袖签署的斯图加特有罪宣言做出了贡献。 该宣言承认,教会在纳粹主义形成的初期并没有尽一切可能消除纳粹主义的威胁。

Image

20世纪下半叶,苏联与美国之间的冷战使整个世界充满紧张和恐惧。 这时,马丁·尼梅勒(Martin Nimeller)以维护欧洲和平为荣。

1945年日本发生核袭击后,马丁称美国总统哈里·杜鲁门为“仅次于希特勒的世界上最严重的杀手”。 在战争爆发之际,马丁在河内市与北越胡志明市总统会晤也引起了美国的极大愤慨。

1982年,一位宗教领袖享年90岁时,他说他的职业生涯是一个坚强的保守政治家,现在他是一名活跃的革命家,然后补充说,如果他活到100岁,他可能会成为无政府主义者。

关于著名诗的争议

自1980年代以来,马丁·尼梅勒(Martin Nimeller)成为著名的诗作《纳粹来共产主义者时》的作者。 这首诗讲述了暴政的后果,在暴政形成之时没有人反对。 这首诗的一个特点是许多确切单词和短语的争辩,因为大部分是从马丁的演讲中记录下来的。 它的作者本人说,没有任何诗意的问题,这只是一条讲道,是在1946年圣周期间在凯撒斯劳滕(Kaiserslautern)进行的。

Image

可以相信,写诗的想法是马丁在战后访问达豪集中营后想到的。 这首诗于1955年首次出版。 请注意,这首诗的作者经常被误称为德国诗人Bertolt Brecht,而不是Martin Nimeller。